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筆記] 關於貓薄荷、木天蓼和其它誘貓植物的雜記

  除了最著名的貓薄荷 catnip (Nepeta cataria)所含的荊芥內酯(Nepetalactone)外,只要類似結構的揮發性物質的皆可能成為誘貓物質(Cat attractants),如木天蓼 silver vine (Actinidia polygama)中的 Iridomyrmecin 和 Actinidiolide 等等[1]。

  這些雙環的類單萜物質結構簡單,且廣泛存在各種不同科屬的植物中,因此即便不同源的植物不小心就有機會做出類似甚至相同結構,所以有不少植物都有程度不一的逗貓效果。除了最著名的貓薄荷(唇形科)和木天蓼(獼猴桃科)之外,已經確認的還有忍冬科的新疆忍冬(Lonicera tatarica)和纈草(Valeriana officinalis)等等。

  其中纈草中確認到的誘貓成分是在木天蓼中也含有的 Actinidine,但大多數逗貓植物的成分並不完全一樣(也不一定只有一種),因此每隻貓咪(以及貓科動物)對各種誘貓植物的反應並不會完全一樣。例如在一份由100隻喵喵、9隻老虎(Panthera tigris)和5隻山貓(Lynx rufus)協助完成的研究中[2],統計到每三隻喵喵中有一隻對貓薄荷沒性趣,但高達八成(無誤)的喵星人對木天蓼有反應,而且對貓薄荷冷感的喵喵中約75%會受到木天蓼吸引。至於新疆忍冬和纈草則都吸引到約半數的貓咪。至於老虎和山貓,前者大多對貓薄荷和木天蓼不太感興趣,後者卻是大多都很感興趣。

  基於目前似乎沒有任何誘貓物質對貓有害的觀察或報告,而且幾乎所有的貓都對上述4樣植物中的至少1種產生反應,因此不論在減輕貓咪痛苦、提高生活品質,或是誘拐、訓練貓咪上都可以考慮嘗試利用這些誘貓植物──反正一項沒效就換下一項,總是會找到能讓目標喵喵茫掉的玩意兒 (ˊ_ゝˋ)

Ref:

[1] 大江智子, 大畑素子, 有原圭三. ネコが反応を示すマタタビ中の揮発性成分の検索. ペット栄養学会誌, 2013, 16(s1): 52-53.
https://www.jstage.jst.go.jp/....../_article/-char/ja/

[2] Bol et al. Responsiveness of cats (Felidae) to silver vine (Actinidia polygama), Tatarian honeysuckle (Lonicera tatarica), valerian (Valeriana officinalis) and catnip (Nepeta cataria). BMC Veterinary Research, 2017, 13: 70.
https://europepmc.org/article/pmc/pmc5356310

#藥用植物學 #天然物化學 #順便貼過來 #喵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筆記] 死人糟粕無盡藏

老早以前就有考慮把個人常用的典籍資料庫整理起來,但懶癌從沒好過。正好上週末與前途無量的小(?)朋友在聊死人糟粕,乾脆趁把簡介生出來──本文以收錄「漢字文化圈」典籍「書影」的資料庫為主,『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或『Docusky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等偏向純文字而沒有或甚少底本的平臺從略,至於『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那個是常識(?),跳過。

China-US Million Book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CADAL) 
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為主力的古籍藏書掃本,其中將近八成是四庫全書收錄書籍的掃本,『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所援用的底本多數來自於此。收錄文獻皆為黑白掃本,檔案size小,偶有不清晰或脫誤。系統上的分類標籤比較雜亂,也沒有目錄,因此只適合鎖定文獻以書名為關鍵字搜尋,不適合快速掃描單一分類有哪些文獻。 另外,本計畫檔案放置平台『Internet Archive』是類似古騰堡計劃的共享檔案平台,也有許多漢文古籍以外的資料;惟資料種類與檔案類型較為混亂無序。

Kanripo 漢籍リポジトリ
最早是一位日本博士生為了論文方便搞出來的個人用資料庫,二十餘年來逐漸協作者及協作計畫,從佛教文獻開始、道教文獻加入到四庫全書和四部叢刊。資料庫本身以「經、史、子、集、道、佛」六部惟分類,也可以依叢書查看目錄,檢索方便性極高;內容以矯正過的文字資料為主,但僅四庫系列以外的佛、道典籍書影較缺。在許多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重複的典籍上文字校正完成度和檢索便利度更高。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線上公開古籍約八萬筆,有NDC分類和出版年代標籤,介面一目了然,也有詳細出版資料,算是相當方便的典籍書影來源,雖然以和古籍為主。掃本高清彩色掃本,可以單頁輸出為jpg或多頁輸出為pdf,微不足道的小缺點是pdf單次輸出上限50頁,超過50頁的文獻需分段輸出後再自行用軟體合併。

早稲田大学図書館古典籍総合データベース
個人最初的古籍書影來源,以和漢古籍為主。跟CADAL一樣沒有典籍列表可看,只能以關鍵字去搜尋是否有目標內容。優點是典籍的出版資料登載詳盡,掃本高清彩色掃本,而且可以直接下載。咱最早是為了查華岡青洲的紫雲膏原文而順便找到的資料庫。

新日本古典籍総合データベース
国文学研究資料館(National Institute of Japanese Literature)建立、整合日本大多數學術單位的古典籍書目資料的搜尋引擎,會顯示某項資料收藏於何處,但多數為無圖像的純書目資料,僅少書影有公開的會直接顯示圖像,而且整合範圍並非真正完全無欠,因此個人甚少使用。

Digital collections of the Vietnamese Nôm Preservation Foundation
Vietnamese Nôm Preservation Foundation(暫譯:喃字遺產保護會)主持的「the Digitization Project of the Hán-Nôm Special Collection」計畫所建置的漢喃數位文獻資料庫,依照文獻來源分為Thư viện Quốc gia Việt Nam(National Library of Vietnam)Chùa Thắng Nghiêm(勝嚴寺)Chùa Phổ Nhân(普仁禪寺)三區,以宗教及傳統醫學書籍為主,也有一些宗教繪畫文物照片,個人當年是好奇《海上醫宗心領》的具體內容時google到的。優點是附帶典籍基本介紹,雖然是越南文;缺點是翻頁介面有可能翻不到書封和書底,要自己從網址列手動改成page/0或page/n+1、page/n+2之類才看得到。

Harvard-Yenching Library Collections
Harvard–Yenching Library(哈佛燕京圖書館)數位化的中文古籍收藏,基於介面就個人而言不甚親切,因此甚少使用,但藏書量應該沒話說,詳細操作請參考臺灣大學圖書館的介紹( 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1417 )以及聯合資源網( https://www.lib.ntu.edu.tw/events/hy-ntu/ ),此略。

國家圖書館 - 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
http://rbook.ncl.edu.tw/NCLSearch/ ) 類似『新日本古典籍総合データベース』,屬於集合複數收藏單位的綜合書目檢索系統,也同樣沒有書目只能用關鍵字檢索指定目標,估計是資料量過大的緣故。可以選擇是否限定有圖像,省得一筆一筆過濾,不過搜尋功能偶爾會當機。這個資料庫似乎是2016前後才上線的,因此十年來日本資源用習慣了,最近才知道這個資料庫,因此尚且少用及不熟悉。

臺灣華文電子書庫
這個也是國家圖書館的資料庫,涵蓋國圖及各大學圖書館之古籍及現代出版品電子書計三萬餘件,分類介面類似『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可以按照類別或年代一覽。檔案品質高,但是讀取慢,而且雖然是pdf格式但不給輸出,因此個人少用。跟『國家圖書館 - 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同樣是2016前後才上線,之前是為了《清稗類鈔》的底本才用到,而且這筆《清稗類鈔》書影在『國家圖書館 - 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中找不到,難道是民國初年出版的所以不算古籍嗎?

World Digital Library 世界数字图书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32個公共團體合作建立、由美國國會圖書館主導開發的創用CC計劃成果網站,有7種語言介面,會依據IP自動跳轉語言(當然還是可以手動選),目前總共將近兩萬筆檔案,涵蓋全世界各國、種類也比較雜,因此漢文古籍分量不高,不會是個人查資料首選,比較適合休閒用途,不過畢竟是聯合國計畫,姑且提一下。

以上,大略前四個算個人常用網站,通常是找沒目標才向其他去翻,也有部分更適合休閒時隨興瀏覽。至於為什麼沒有韓國網站……嗯,因為咱不通韓文,也還沒意外google到過,如果有人熟悉那邊也歡迎跟咱介紹。

另外,本人雲端(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MuA5lerju0YyE7UMOog07cqwJIFlFiKg )中其它來源的文獻、繪卷,則多半是仰賴google得自其它大學、地方圖書館或寺院的公開資源,倘一一列舉則稍嫌瑣碎,略。總之,作為野生的原典廚,最重要的技能就是google,所謂「信google,得永生」是也。

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

[筆記] 『令人心喜』的番紅花(附「貴族級烤羊心」食譜1份)

  昨天看別人家正聊到元代宮廷料理『玫瑰水泡番紅花之後當作烤肉醬來烤羊心』──羊心一箇用咱夫蘭三錢(元代三錢約合12 g),放在今天光材料費至少兩張小朋友的大汗級奢侈料理──食譜(《飲膳正要》)上寫這道料理『食之安寧心氣,令人多喜[1]』、以及番紅花『久食令人心喜[2]』是怎麼個「令人多喜/心喜」?

  這疑問咱見著也覺有趣,印象所及本草方書少有如此敘述,便掏掏書袋,果然「令人多喜/心喜」此般形容幾乎只用於番紅花,怒喜思悲恐,想來或許與情志病有關?再掏幾下,果然撿到文獻成堆,看得咱眼冒飛蚊……總之,大致上是,上個世紀對番紅花的藥理研究多半以降血脂、改善心血管循環等「活血化瘀」的效能為主,而近二十年則有越來越多臨床前及臨床研究將目標指向抗憂鬱(depression)和抗焦慮(anxiety)等「令人心喜」的效能,甚至發現番紅花及其活性成分番紅花素(crocin)的藥效與氟西汀(百憂解)、丙咪嗪和西酞普蘭等現行抗憂鬱藥物接近,但副作用卻更少。

  根據Mojtaba Shafiee等人[3]的整理,大部分的臨床實驗是採用番紅花膠囊、劑量在每日30~60毫克之間,即能達到與劑量稍低的氟西汀(每日20~40毫克)或劑量較高的丙咪嗪(每日100毫克)和西酞普蘭(每日40毫克)相似的抗憂鬱效果,跟安慰劑相較則是都有顯效。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邊番紅花膠囊是採用直接服用番紅花柱頭的形式,所以不能將不一定會直接攝入番紅花本體的料理等同視之。另外,比較特別的是,其中一篇臨床實驗發現番紅花花瓣也有差不多程度的抗憂鬱效果──須知花瓣作為柱頭(就是貴鬆鬆的香料部分)的副產物目前似乎是沒什麼用途,如果其確實具有藥用價值,或許更能物盡其用、提高番紅花農作的商業價值。

  當然,是藥三分毒,因此這些臨床實驗中亦觀察到食用番紅花可能會有噁心、食慾減退、焦慮和頭痛等副作用。然而,頭痛、噁心、口乾和焦慮本來就是抗抑鬱藥最常見的副作用,且服用番紅花發生不良反應的受試者人數比例仍低於傳統抗抑鬱藥(氟西汀、丙咪嗪和西酞普蘭)。至於番紅花素(crocin)被觀察到的副作用則有月經失調、呼吸困難及焦慮。然而,以東方神秘力量(?)的角度,番紅花的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藥等效能,在藥不對證的情況下,產生噁心、食欲減退和月經失調一類的副作用倒不算太意外 (?

  寫到這裡,看看長度感覺已經沒人想看了,其他關於番紅花的命名、產地到藥材鑑別等等一拖拉庫有的沒的,就有機會再說了,這邊僅就與傳統典籍記載番紅花「令人多喜/心喜」相關的近代研究做個簡單回顧。以上。

[1] (元) 忽思慧。飲膳正要‧卷一‧炙羊心。
[2] (元) 忽思慧。飲膳正要‧卷三‧咱夫蘭。
[3] Mojtaba Shafiee, Soheil Arekhi, Alireza Omranzadeh, Amirhossein Sahebkar. Saffr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other mental disorders: Current evide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actio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27, 2018: 330-337.

植物及藥材圖片詳參『臺灣中藥典暨圖鑑查詢系統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筆記] 張松溪簡考

  松溪短打為松溪派、或稱武當松溪派之套路。松溪派,奉張松溪為祖師,民國初年以前流傳於四川。此影片套路或為松溪短打一路,又稱六步拳(另有二路,稱光明拳)。

  張松溪,明萬曆年間沈一貫《喙鳴文集》載為嘉靖末(浙江)鄞縣人,師從孫十三老,有舉手送飛少林僧事;明末清初黃宗羲《王征南墓誌銘》載為明嘉靖間(浙江)溫州人,張三峰內家拳傳人,授徒極少,以(浙江)四明葉繼美為之魁;清雍正年間《寧波府志》所載與《喙鳴文集》相類,此略。

  民國初年四川之松溪派二十代傳人王維愼《武當松溪派內家拳》(香港,1989),則稱張松溪為溫州人,於黃河流域集八家拳法與武當內家拳形成武當松溪派拳術,晚年遊歷西南一帶時傳與四川人何氏,清嘉慶、道光年間何氏後代何鐵庚傳四川順慶府陳曉東(其傳說細節版本有四,此略),是為松溪派內家拳。

  而根據郝勤《道教與武術》(臺北,1997)載,四川一地以張松溪為名或相關之拳種不止一二,即便當地傳說有虛、拳系非張松溪直傳,亦應有一定關聯存在。

  若按ROC末、PRC初主流之唐豪、顧留馨等人之論,太極拳源出陳家溝,與此前所謂內家拳無關。若據此論,松溪派為古傳內家拳,與近世源出陳家溝之太極拳無直接關係。

  若按李師融、李萬斌、劉曄挺《太極拳源流與發展研究》(臺北,2012)之論,陳家溝及趙堡太極拳皆承自蔣發,蔣發承自王宗岳,王宗岳承自道士劉古泉之傳人,其源出元末明初之道士張三峰。若據此論,則松溪短打與近世太極拳既同源亦分流於張三峰,並非同系。

按:王宗岳《太極拳論》為陳家溝系及趙堡太極拳之重要拳論,並可能為太極拳之名可考之最早出處。唐顧以王宗岳與陳家溝十四代陳長興同為乾隆年間人,而自陳家溝得拳並著述之;李氏則以趙堡傳承、近世出土家譜及唐豪與陳鑫自身著述前後矛盾處等為據,論證王宗岳為明末人,其拳與論由蔣發傳至趙堡,趙堡四世(陳家溝移居趙堡之)陳敬柏違規私授族人繼夏、公兆,太極拳與論方傳至陳家溝云云。

附:世稱張松溪所傳內家拳分四川之松溪派與浙江寧波之四明內家拳兩系,據近世四明內家拳相關協會所稱,與松溪派門人互參察知兩系內容有所異同,咸認彼此為同源異支。據其各自傳說可知,四明支較接近黃百家、沈一貫所載之內家拳,四川支則為再經融併他派演化出之拳種。(此說詳見四明內家拳一系之宣稱。)